物聯網技術運用於現代農業生產管理

面對全球化、科技化與氣候變遷的趨勢,臺灣新一代的農民透過農場基礎設施的提升,引進農業物聯網等新科技,並將 TGAP所描述之相關農業栽種規範,如:施肥作業標準、病蟲害防治管理和作物栽培曆等,導入應用於農業生產管理。

透過種疄科技的智慧系統協助轉型過程中,農場管理者可事先針對農地特性、耕種類型、作物、品種、生長階段、預計產量等,制定各項栽培計畫,便於全盤掌握各田區之生產排程。農民可根據預先排定的工作計畫在田間工作或巡視時透過手持行動裝置,以直覺化的方式蒐集田區狀況並同步完成田間工作紀錄的豋打,包含農藥、肥料等資材使用紀錄。

未來發展方向

  •  

    建立各項農業物聯網監測資料傳遞儲存格式標準化

    搭配NBIoT及5G傳輸的新世代,各種感測物聯網監測與驅動設備自動化控制之架構都能採更先進的傳輸架構並符合未來各種AI智慧化分析工具之所需,從感測器選用、現場選址安裝、安裝模式、資料取樣及傳輸週期固定或可變、雲端界接模式、斷線續傳、連動裝置、控制邏輯等,都亟待建立一個監測資料傳遞儲存標準化格式。

  •  

    建立作物栽種達人栽培管理行為模型

    根據栽種數據與作物生長關係(如作物生長參數、環境監測數據、肥料施用紀錄、病蟲害防治、產量與品質等),串聯相關農務知識,結合管理行為建立數位分身模型。後續依據標準設備即時回傳數據動態調整作物栽培曆,並透過作物達人數位分身以提供數位化生產決策,此機制後續可以持續系統化保存與優化不同地區農友之栽種管理經驗,將良好智農經驗得以數位化傳承,建立各地之多樣生產決策建議機制。

另外結合田間佈建之各種物聯網感測裝置,讓農民可以更方便的進行田區定位、監控及自動感知各種作物的生長情形,讓農民更可以專注在本身的農務工作上。此外,田區管理者,即使人不在農地現場,也能輕鬆的利用手機查詢雲端的相關數據資料,並可根據不同作物生長狀況適時地調整操作行為。這些環境資料、施作模式及當期作物的產量品質等數據,在經過統計分析後, 也可當作下一次種植相關作物時的參考。藉由科技應用得導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及種植收益,逐步轉型為「知識利用型」之現代農業生產型態。

專案資訊

  • 完成日期:06 Nov, 2021
  • 用戶名:草菓農場
  • 網站:farmertimex.com.tw
  • 場區位置:桃園市・觀音區

客戶的成功是種疄科技唯一的 KPI

其他淬鍊出的成功果實

尋莓園

尋莓園

桃園市・觀音區

美美有機農場

美美有機農場

桃園市・觀音區